咨询客服
立即升级

端午佳节、节日习俗、插画、绿色模板

DUAN WU 
端午佳节


当夏日的蝉鸣渐起,空气中悄然弥漫开艾草的清香,粽叶裹着糯米的软糯,五色丝线缠绕着古老的祈愿,端午,这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传统佳节,如约而至。今天,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,走进端午的世界,探寻它深邃的文化内涵与迷人的独特魅力。


溯源端午

端午的起源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文明拼图。江浙地区流传着吴越先民“断发文身以像龙子”的古老传说,他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,以祈求龙神庇佑。

NOTICE

而在荆楚大地,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广为传颂,秦军破楚,屈原抱石投汨罗江,百姓为防鱼虾噬其身躯,纷纷划船投粽,这份对忠魂的追思从此与端午紧紧相连。此外,还有纪念伍子胥、孝女曹娥等说法,这些传说共同编织出端午丰富的文化脉络。

粽叶飘香,浓情端午
DRAGON BOAT FESTIVAL

从先秦时期的驱邪避瘟仪式,到汉代被赋予纪念屈原的文化内涵,端午在历史的淬炼中不断升华。2006年,端午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09年,它更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,完成了从传统民俗到世界文化瑰宝的华丽转身,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强大生命力。

端午粽飘香


风俗画卷

01
舌尖上的端午美学

糯米的软糯、粽叶的清香、馅料的丰富,粽子堪称端午最具代表性的味觉符号。包粽子时,人们将泡好的糯米与馅料精心包裹在翠绿的粽叶中,用棉线缠绕紧实,放入锅中蒸煮,随着热气升腾,整个屋子都弥漫着浓郁的粽香。除了粽子,咸鸭蛋也是端午餐桌上的常客,咸香流油的蛋黄,与软糯的粽子搭配,别具一番风味。

02
龙舟竞渡

龙舟竞渡是端午最壮观的民俗活动。赛前,人们会举行庄重的“祭龙”仪式,为龙头点睛,赋予其灵性。比赛时,江面之上,鼓点如雷,桡手们身着统一队服,随着鼓点的节奏整齐划一地奋力挥桨,龙舟似离弦之箭破浪前行。飞溅的浪花中,船员们喊着铿锵有力的号子,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,场面蔚为壮观。这项活动不仅展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,更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祈愿。

03
挂艾草菖蒲

端午清晨,人们会将新鲜的艾草和菖蒲挂在门楣之上。艾草叶片肥厚,散发着特殊的清香,菖蒲形似宝剑,叶片修长。在古人眼中,这两种植物具有神奇的驱邪避秽功效,能够阻挡疾病与不祥之物的入侵。微风拂过,艾草与菖蒲轻轻摇曳,仿佛守护家园的绿色卫士,为人们带来平安与健康。

04
系五色丝线

五色丝线,由青、白、红、黑、黄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,对应着五行与五方神力。端午清晨,家长们会将五色丝线系在孩子的手腕、脚腕或脖颈上,祈求五方神灵的护佑,驱邪除灾。直到农历六月初六,才将丝线剪下,抛入河中,寓意让河水带走疾病与灾祸。


诗韵端午

端午的民俗活动,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灵动的诗意。“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”,殷尧藩的这句诗描绘出人们不拘泥于形式,借蒲酒畅聊太平的闲适画面,艾蒿与菖蒲的清香仿佛也萦绕在字里行间。

端午粽飘香

粽子作为端午的标志性美食,也频繁出现在诗词之中。“四时花竞巧,九子粽争新”,描绘了端午时节百花争艳,人们精心制作出各式各样新奇粽子的热闹景象。陆游在《乙卯重五诗》里写道“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”,形象地将粽子的形状比作发髻,与头上所戴插着艾草的高冠相映成趣,质朴的诗句中满是浓浓的生活气息。

龙舟竞渡的激昂场面,更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。卢肇在《竞渡诗》中描写“石溪久住思端午,馆驿楼前看发机。冲波突出人齐譀,跃浪争先鸟退飞”,生动展现出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水而出,众人呐喊助威,其速度之快让飞鸟都相形见绌的壮观场景。


排版 | 135编辑器

图片 | 135摄影图ID:81589

文字 | 135AI写作

头图 | 笔格设计ID:52996

文字仅做模版占位展示,购买后请自行替换


端午粽飘香

   

企业会员免费
模板编号: 159634
投诉

手机扫码预览